2009年4月9日 星期四

一杯牛奶的感動

large milkImage by BARCODE [drink_milk] via Flickr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貧窮的小男孩--霍華德-凱利為了學費正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飢寒交迫的他摸遍全身,卻只有一角錢。於是他決定向下一戶人家討口飯吃。  

  然而,當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打開房門的時候,這個小男孩卻有點不知所措了。他沒有要飯,只乞求給他一杯水喝。這位女子看到他飢餓的樣子,就倒了一大杯牛奶給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
問道:「我應該付多少錢?」
  

  年輕女子微笑著回答:
「一分錢也不用付。我媽媽教導我,施以愛心,不求回報。」
男孩說:
「那麼,就請接受我由衷的感謝吧!」
說完,霍華德-凱利就離開了這戶人家。此時的他不僅感到溫暖,而且更加相信上帝和整個社會。本來,他都打算放棄了。  

  過了數年之後,那位女子得了一種罕見的重病,當地醫生對此束手無策。最後,她被轉到大城市醫治,由專家會診治療。大名鼎鼎的霍華德-凱利醫生也參加了醫療方案的制定。當他聽到病人來自的那個城鎮的名字時,一個奇怪的念頭霎時間閃過他的腦際。他馬上起身直奔她的病房。  

  身穿手術服的凱利醫生來到病房,一眼就認出了恩人。回到會診室後,他決心一定要竭盡所能來治好她的病。從那天起,他就特別關照這個對自己有恩的病人。  

  經過艱苦的努力,手術成功了。凱利醫生要求把醫藥費通知單送到他那裡,他看了一下,便在通知單的旁邊簽了字。當醫藥費通知單送到她的病房時,她不敢看。因為她確信,治病的費用將會花費她整個餘生來償還。最後,她還是鼓起勇氣,翻開了醫藥費通知單,旁邊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輕聲讀了出來:  

  
「醫藥費已付:一杯牛奶。」

  (簽名)霍華德-凱利醫生  


  喜悅的淚水溢出了她的眼睛,她默默地祈禱著:
「謝謝你,上帝,你的愛已通過人類的心靈和雙手傳播了。」


參考出處:
http://www.citehr.com/12326-short-story-poor-boy.html

Reblog this post [with Zemanta]

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如何在學校以外教育自己

used booksImage by babblingdweeb via Flickr

我意外發現一個人的聰明才智跟他在學校呆了多少年沒有任何關係。我見過許多大學畢業生連上帝賦予驢子的判斷力都不具備,而還有不少連高中都沒畢業的人卻把自己教育得很好。

我想學習動機是一個必要的要素。我不知道一個人怎麼有辦法讀了四年大學畢業還跟剛入學時一樣無知。中學裡的十二年也白讀。我們提供十二年的義務教育,也許我該說十三年,因為現在大多數的州把幼兒園也包括在內了(美國學制)。我猜一個孩子從學校出來不會閱讀挨罵的總是老師。

下面讓我談談本文的寫作目的,那就是告訴你要變得更有教育涵養的捷徑。許多人過去因為許多原因輟學,現在希望自己能回到校園繼續他們的學業,但卻發現難於登天。

作為一個教育者,我想告訴你,你不必回到學校去一一學習你該學的東西。事實上大多數人出了校門就把那些東西忘個精光。要想讓自己顯得有學問其實是有辦法的。在此我想儘可能把這些辦法的精髓提供給大家參考:

1.豐富您的修辭 這麼說也許不公平,但是大多數人判斷一個人有沒有教養是看他說話所用的詞彙的。一本辭典或者其它工具書就可以幫你做到這一點。此外,你還得去掉髒話。一個具備豐富詞彙的人是不需要粗俗的語言來幫忙的。

學習各種各樣的單字可以讓你說話時有更多的選擇。多讀書的人比不讀書的人詞彙範圍要廣很多。你越有學識你的詞彙量就越大,這也許就是思想的源頭吧。

2.大聲朗讀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觀點的時候也覺得很荒謬。一位朋友說他想修正他說話時很老土的狀況,說給別人來糾正。奇怪的是,這麼做真的有效。你不必像個新聞主持人那樣朗讀,適可而止就可以了。

3.買一本名言選集 找一本[巴特雷氏常見名言錄]或類似的書來讀一遍。你會發現許多常見的諺語的出處無外乎是:[聖經],[莎士比亞全集]或是[查理年鑑]。只要瞭解一下這些諺語和它們的出處就能讓你洋洋得意起來。大多數人是不知道這些的。

4. 找一本介紹莎士比亞所有劇本大綱的書 有一次我要在大學裡教一個學習莎士比亞的班級。碰巧手頭上就有這樣一本書。我沒有時間閱讀這些劇本的全文,所以我只讀大綱。於是問題就解決了。熟悉裡面的人物和事件就可以了。許多文化參考都是以莎士比亞為基礎的。

5.[聖經] 也是如此,即使你不信上帝也不妨熟悉一下裡面的故事。

6.找一本高中學歷考試(GED)的書來讀 人們常常瞧不起GED文憑覺得它是次等的或者覺得它不夠好。作為一名GED教師,我想說的是如果你具備通過GED考試的學識,那你就具備了基礎的涵養。

7.讀一讀[克利夫筆記]或者MasterPlots 熟悉主要文學作品裡的人物和情節。

8.瞭解時事閱讀報紙、新聞和雜誌 你可以去圖書館,哪裡通常訂有主要的報紙和雜誌。儘管大多數雜誌都有所傾向,通常是自由主義傾向,但這也可以讓你明瞭以開放的態度去閱讀。只吸取對你有用的部分,拋棄其餘的訊息。

9.瞭解本土的歷史 這是生活中的歷史。你至少得瞭解你生活的地方。

10.表現出一點好奇心 你問的問題越多最終懂的也越多。一個人越聰明就越能意識到自己的無知。

讀完這篇啟蒙文章希望你有了一個好的開始。你已經變得聰明一些了。現在開始吧,去學點東西。

參考出處:
http://www.writing.com/main/view_item/item_id/1299213

Reblog this post [with Zemanta]

2009年4月6日 星期一

2009年4月1日 星期三

如何讓生活變得不同


Jean Chatzky在她的新書The Difference中描述了如何從一個"月光族"變成一個能擁有閒錢,生活富足的人。她說:
任何人都可以在最嚴峻不景氣的時代獲得成功,只要他們都具有某些關鍵特質和能力,那麼他們就能從眾多困苦的人當中脫穎而出。
她把這課題叫做「如何讓生活變得不同」。你有這些特點嗎?如果你沒有,你要怎麼做呢?Jean提示了最能幫助你獲得財務自由的八個特點。

1.快樂和樂觀

有人認為有錢就有快樂。這並不完全正確。當你生活富足的時候,更多的錢並不能買到更多的快樂。相反的,快樂的人會獲得更多的財富與成功。同樣,樂觀態度也是這樣。快樂、樂觀能讓你找到問題的答案;幫你想到更多的點子;將各種長遠的目標仔細想清楚;假如你第一次沒做好,你可以回頭再來嘗試。

2.適應能力

那些從糟糕的經濟狀況中走出來,而最終獲得富裕的人都很有堅強的適應能力。他們能克服工作、個人生活中的財務困難。他們並不逃避困難環境,他們能轉而專注在那些他們有把握的事情上,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讓情況改變。你不必天生就有堅強的適應能力,你可以專注好你能專注的事情,而其他事就隨它去,這樣你就學會了。

3.人脈

聽說過社會資本嗎?它是人們透過關係的改變來創造資產。這些改變能促成行動,通常是好的行動。人脈是The Difference這本書裡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那些生活富足的人不僅僅是比捉襟見肘的人有更多的「人脈」關係,他們更知道如何去運用這些人脈關係。他們的社會關係網更大,他們跟鄰居、同事、以及那些能在財務上或職業上有所幫助的人交往。想得到社會資本的好處,你就必須花時間跟人們交往,讓自己像一個領袖一樣前進。

4.滿腔的熱情

這是讓一個人從財務困鬥走向財務自由的關鍵要素。富有的人,簡單的說,他們想的是比財富更多的東西。他們大多數人都對自己追求的職業有非常高的熱情。當然,當你還無法去做自己喜歡的職業時,你要能學會去喜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這點很重要。

5.直覺

這是資訊爆炸的年代,你的大腦已經獲得了大量資訊,告訴你如果發生了某件事情,接下來就會發生什麼。我們本能感覺的到這些訊息,我們把這些訊息叫做直覺。這些訊息的確就是我們的直覺,或者第六感,富有的人常常比其他人有更多的直覺。你可以給自己的直覺留一點空間,用這個方法來讓自己對這些直覺更敏感。Jean自己就說:當她沒有刻意去尋找直覺訊息的時候,她常常會得到最好的直覺。

6.讓節儉成為習慣

我們做的研究中富有的人當然有瘋狂購物,血拼的本錢,然而大多數富人並不是這樣大肆揮霍的。富有、財務自由的人認為:作為一個成年人,省下更多的錢是一個絕對不可少的目標。如果你還不是一個習慣節約的人,The Difference會告訴你怎麼做。

7.投資股票

Jean為寫這本書做了研究。當時正是房價猛跌,市場疲軟,教訓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富有的人懂得在市場中冒險,無論是經濟好還是經濟糟糕的時候,就是為了讓自己的錢活起來。

8.心存感激

那些一直擁有財富的人不僅僅是心存感激。他們用實際行動回饋給他們的社區,他們信奉的組織,還有他們關心的人。即使你覺得自己看到的事情(比如你的工作)是平淡無奇的,只要你把這些都當作是上天給予的一份禮物,那麼你就會專注在生活的價值上了,即使你之前並沒有看到這一點。

參考出處:
http://www.oprah.com/slideshow/money/personalfinance/pkgdifference/20090310-jean-chatzky-differenc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