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5日 星期三

從Digg的浮爛推文說起

Image representing Digg as depicted in CrunchBaseImage via CrunchBase

這篇是社群網站設計諮詢專家Joshua Porter的經典文章之一。文章從Digg的少數用戶的推文佔據了Digg主頁的狀況開始分析,指出Digg如何改變這種情況要考慮的一些關鍵點。看了這篇文章之後,讓我們想想國內的funP是不是也有這種症狀?好文乏人問津,爛文五顆星...XD。

過去的一週圍繞Digg的爭論是: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一小部分Digg用戶在文章推薦中起著過分重要的作用。Digg增加了它排序算法的複雜度用來處理用戶的推文。我認為這個措施並不正確。我的建議是,改變這個網站的設計--這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最新的爭論發生在9月5日,一個叫做jesusphreak的人在Digg上發了一篇名為"Digg the Rigged?"的文章,爆料了Digg上一些最近很受關注文章的奇怪現象。jp指出,很多的文章都是被Digg上排名前30的用戶,或者說最受歡迎的前30名(受歡迎程度是通過貼文後被推上首頁的次數決定的),這些用戶中有Digg的創始人Kevin Rose.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人指出這個現象。在今年4月18日,Macgyver在ForeverGeek上發表了"Digg Army"一文,其中包括了最近推了兩篇文章的用戶的名單截圖。有16個人的名字以完全相同的順序出現在截圖中。兩篇文章的前19個名字中,有18個是相同的。在這份名單上,我們又看到了Kevin Rose。

這些事情發生在一起絕不僅僅是巧合。上述文章的作者們強烈認為,Digg被少數用戶操縱提高一些文章的價值,而它們本不應該獲得這麼多的關注。這做法誠然是開網路自由倒車。到現在為止,沒有人認為我上面提到的那兩篇文章是假的:Digg把所有的推文記錄都公諸於眾。毫無疑問的,一小部分用戶對文章的流行度有很大的影響力。(這跟FunP現況有點類似)

在我們為民主的腐敗感到憤怒之前,我們應該讓每一個人知道提出質疑的好處,並且考慮沒有這種惡勢力時情況會變得怎麼樣。

不要責怪用戶
不要責怪Digg的用戶。他們只是按照網站的規則在做。他們摸索出了在所在環境中該怎麼做,這沒什麼問題。模仿Digg的Netscape.com的創建者Jason Calacanis,在他的文章"One User, One Vote"中說道:「那些最受歡迎的用戶贏得他們的位置,他們應該為他們的貢獻受到獎勵,而不是懲罰」。我同意這樣的觀點...,似乎也沒有什麼道理可循。

應該責怪設計
應該受到責怪的是網站的設計而不是它的用戶。排序系統,好友功能,內容的展示方式,推文的容易程度,Digg的這些設計使其成為了一個作弊的天堂。網站的設計讓這種一窩風的推文方式不僅是變得可能,事實上變得越來越容易。

下面是我質疑的一些功能:

文章排名列表
排序是Digg上存在舞弊的主要原因。取得更高的排名成為了作弊的主要動機,因為如果你排名夠高,別人會注意到你,你會有認同感(對人們來說,這點很重要,甚至在社群軟體中也是如此)。另外,根據前面提到的 Calacanis的觀點,高排名可能也是一種收入來源。

好友功能
Digg的好友功能被那些受關注用戶用來快速且同步地推薦文章。好友的歷史頁面會按逆時間順序顯示他推過的文章,因此最新推過的文章會出現在頁面頂部。那些最受歡迎的用戶(彼此都是好友)只需不停地刷新頁面,就可以和其他人保持行動的一致。在幾個小時後,30人的推薦數會給任意一個文章帶來額外的關注,從而更容易造成跟風推文。

顯示推文記錄
在每一篇文章的最下端,有推文者的名字列表--讓Digg上存在作弊的證據曝光。它也是一個說明心理學名詞「社會認同」的絕好的例子。社會認同就是能夠被社會所承認的東西。換言之,就是別人都在做而使得好像是應該做的事。我們通過模仿別人的動作來獲得認同。所以,當看到有人在推一些文章的時候,我們自己也會跟著去推。或者說,我們讓他人影響我們的決定,幫我們做決定。

遙遠的文章
在Digg上很容易相互影響,甚至不用真正讀過一篇文章,人們就能推它。這是因為Digg只顯示文章的摘要。如果想要閱讀一篇文章,你需要點擊然後到外部站點去看。很多人願意花這個功夫,但是也有很多不願意。

在"It's all a Farce Anyway"這篇文章中,Tara Hunt詳述了一段有意思(同時令人害怕)關於在Digg上作弊的對話。他們貼文,然後讓好友幫忙推。在文章獲得足夠的正面評價之後,「人們就會直接點擊推文(digg),只要他們覺得這個題目還不錯。」,作弊的人說。同樣,這也是社會認同的效用。而它在這裡起了負面效用是因為,文章本身是外語,要讀它需要額外的努力。

容易推文
儘管需要花些功夫才能讀到文章,對它們進行推文卻幾乎不用花什麼力氣。這其實應該反過來...你可以推一篇你根本沒讀過的文章。儘管這個digg功能非常不錯,是一個很好的科技讓我們生活更簡單的例子,但讓生活變得簡單的以至於平凡也有危險。

這讓我想起了Derek Powazek寫的"Design for Community"中的一篇文章,其中他指出,對某物的評價難度越大,獲得的評價的質量就越好。換言之,不畏艱難來作評論的人是真正對被評論主體感興趣的人,他們全身心投入其中並且在作出回應的同時看到真正的價值。

其他因素
Digg社區有自我保護主義傾向。和Digg有關的文章會得到很多正面的關注。如果你想被大家注意,只需要簡單的發一篇類似「被推的十大方法」的文章就行了,大家對此很感興趣。然而,很多Digg社區的會員對於反Digg的內容反應相當強烈。通常,當這些內容出現在首頁的時候,他們會把它踩(Bury)下首頁。這種行為無意間造成這麼一種效果:digg這個行為就是在審查非Digg的內容。

人們也在很多不同的場景下使用Digg。有的時候,我自己Digg一些文章只是因為我想過一陣再讀他們(也就是當成書籤的作用)...對於我現在沒時間讀但似乎對我有價值的文章,我希望過一陣還能找到它們。我想其他人可能也會這麼做,這就造成了虛假推文。當被賦予一個工具之後,人們不一定總是按說明來用它。

結果:推文沒有獨立性
所有這些因素造成的結果就是,Digg破壞了推文的重要規矩:獨立性。正如在James Surowiecki的"Wisdom of Crowds"中所提到的,當一個人不受其他人的直接影響,完全靠自己作出決定的時候,才能保證獨立性。當然,總會有外界因素影響決定--別人說什麼,他們的政黨立場是什麼,他們的當前處境,但是最終他們需要獨立的推文。在Digg上,沒有推文是獨立的,當你推文的時候,你不可避免地注意到別人是怎麼推的。

如果把這和總統選舉時的推文相比較,我們能看出其中的不同。總統選舉的時候,我們匿名推文。匿名很關鍵--一旦具體的推文記錄(誰投了什麼)被看到,我們就已經開始欺騙系統,因為我們不可避免地會受他人的影響。推文者的級別會加劇這種現象--想像一下在總統選舉的時候我們能看到別人是怎麼投的...

Digg vs. Del.icio.us
Digg上的推文和類似於Delicious這種網站形成了對比。在Delicious上,推文的時候,人們通常不清楚到底有沒有人看過,也不知道別人怎麼有沒有推。但是,Delicious並不對推文作弊免疫。因為它會有一個受歡迎列表,上面的書籤很容易拷貝到你自己的列表裡,從而提高這些書籤的受歡迎程度,這和Digg上的情況很像。

到目前為止,Delicious似乎受作弊的影響小一些。這可能是因為它的用戶群小很多。但我認為,這也和它的工具本質有很大的關係。Delicious最主要的價值是個人性質的,因為人們用它來儲存對自己有用的書籤。在Digg上面,文章標記這個功能排在推文之後,無論是從界面還是所使用的文字來說。

Digg的回應
在上一週晚些時候,Digg通過更改算法對爭論做出了回應:
「這個更新的算法會監控每一個用戶的推文多樣性。表現出作弊模式的用戶的推文權重會被降低。這並不是說文章不能被推薦了,而是更多樣的用戶能夠保證主頁上文章的價值。」


我想這個舉措並不正確。如果不改變上述功能的設計,Digg上的作弊仍無法避免。因為作弊的存在,他們不得不更改推薦算法。然後其它針對新算法的作弊又會出現,最終又得更改算法。在任何一個社會化系統中作弊都會存在,但是我認為Digg的問題的根本:它的功能簡直就是為了作弊設計的。比起改算法,更好的方法是關注推文的獨立性。當把(別人的)排名和推文隱藏起來,多樣性自然就會提高。導致趨同的原因就是那些展示出的信息。

改變說明了什麼?
即便Digg更改了它的一些功能,來使得推文更加獨立,我們還是不能肯定這就會有效。人們總是想試探社會化軟體的邊緣用途,看能不能用它們做點有用的事情。有時這些嘗試不錯,不過有時候這會損害網站的質量。

Digg不可能說「那我們把這個推文按鈕換個位置吧」然後就算是解決了。這會導致一系列新的問題。不過,他們確實加上了一個新的功能--Digg按鈕會出現在文章的右上角。這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使得人們在推文之前先關注一下內容。儘管現在還不能確定這就是解決方案,至少方向是正確的。

參考出處:
http://bokardo.com/archives/diggs-design-dilemma/



Reblog this post [with Zemanta]